一个月内,中美高层再互动!媒体:日方如执意做这件事,必将被钉上历史的耻辱柱
来源:百度新闻    时间:2023-07-09 07:44:26

本周,中美高层再次开启互动,成全球关注焦点。继美国国务卿布林肯之后,7月6日至9日,美财政部部长耶伦开启了为期四天的访华之行。7月7日下午,国务院总理李强在人民大会堂会见耶伦。耶伦表示,美方不寻求“脱钩断链”。


(相关资料图)

中方宣布今年8月1日起对镓、锗相关物项实施出口管制,引发各方关注,外交部、商务部相继发声回应。外交部发言人汪文斌指出,中方借鉴国际通行做法,对部分镓、锗相关物项实施出口管制,完全正当合理。商务部发言人束珏婷回应称,中国政府依法实施出口管制,不针对任何特定国家。

本周,国际原子能机构发布了日本福岛核污染水处置综合评估报告,引各方强烈反对和质疑。中国外交部连续多天发声,明确表态:这份评估报告不能成为日方排海的“护身符”和“通行证”。

1

本周,中美高层再次开启互动,成全球关注焦点。

7月6日至9日,美财政部部长耶伦开启了为期四天的访华之行。耶伦是继美国国务卿布林肯之后,第二位访问北京的白宫高官。一个月内,两名美国高官接连访华,释放何信号?有分析认为,耶伦这次来访是在拜登政府整体对华强硬政策的基础上,寻求接触和沟通。

7月7日下午,国务院总理李强在人民大会堂会见耶伦。

7月7日下午,国务院总理李强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会见美国财政部长耶伦。新华社发

李强表示,中美两国能否正确相处事关人类前途命运。去年习近平主席同拜登总统在印尼巴厘岛达成一系列重要共识,为中美关系指明方向。相互尊重、和平共处、合作共赢是国与国相处的基本之道。希望美方秉持理性务实态度,同中方相向而行,推动中美关系早日重回正轨。加强合作是中美两国的现实需求和正确选择。双方应通过坦诚交流,就双边经济领域的重要问题加强沟通、寻求共识,为中美经济关系注入稳定性和正能量。

耶伦表示,美方不寻求“脱钩断链”,愿同中方落实两国元首巴厘岛会晤共识,加强沟通,避免因分歧导致误解,在稳定宏观经济、应对全球性挑战方面加强合作,寻求美中经济互利双赢。

事实上,耶伦曾不止一次对“脱钩”说不。

此前,耶伦在出席美国众议院金融服务委员会的听证会时表示,开放的贸易投资对美中都有利,与中国“脱钩”将是灾难性的。

7月7日,耶伦在与美国商界代表见面时,再次明确表示,美方不寻求与中国“脱钩”。

在双边层面,经贸合作一直是中美关系的“压舱石”和“推进器”。近期,众多美国知名商界人士接连访华,对中国经济发展前景投下“信任票”。中国财政部相关负责人表示,中美经贸关系的本质是互利共赢,贸易战、“脱钩断链”没有赢家。

央视新闻分析认为,美方抱持错误对华认知,制定错误对华政策,将中美关系拖至建交以来最低谷,问题的责任是清楚的。中美双方近期的互动模式则为焦灼的中美关系氛围吹来一丝凉风,提升了国际社会对未来中美关系改善的正面预期。中美关系重返正轨,会让世界更加繁荣。

中美关系如何走下去?新华社近日也连发五篇评论,深入系统阐述美国当前对华政策的错谬之处,指出改善中美关系的关键所在和世界潮流的大势所趋。首篇《症结所在:美方抱持错误对华认知》就指出当前中美关系困局的症结所在,是美方抱持错误的对华认知,导致错误的对华政策。推动对华关系稳下来、好起来,首要前提是美方改变对华认知,理性看待中国发展。

2

7月3日,商务部、海关总署发布公告,决定自今年8月1日起对镓、锗相关物项实施出口管制,引发各方关注。

镓和锗作为极为重要的稀缺战略资源,广泛应用于卫星通信、太阳能电池、半导体和人工智能等科技前沿领域。目前这两种稀有金属均被美国列为35种关键矿产目录,也被欧盟列入61种关键原材料目录。两种金属矿产无论是在储量还是在产量上,中国均在全球占据领先地位。

值得注意的是,此前,在半导体等领域,西方国家对中国一再施加打压围堵,各种“小动作”不断。5月底,日本宣布对23种半导体设备和材料进行出口限制;6月30日,荷兰宣布将部分光刻机等半导体相关产品纳入出口管制。有媒体报道,美国正考虑针对面向中国的人工智能芯片出口实施新的限制。

对此,商务部发言人束珏婷直言,中国是世界最大的半导体市场,芯片销售规模约占全球的三分之一,美国打压遏制,终将反噬自身。美国业界的担忧已经说明了这一点。

对于中方即将实施的完全正当合理的出口管制,本周的外交部发布会上,外媒连番追问质疑。

7月5日,外交部发言人汪文斌指出,中国作为负责任大国,始终是真正的多边主义倡导者、维护者,始终致力于维护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始终执行公正、合理、非歧视的出口管制措施。我们也始终反对个别国家泛化国家安全,滥用出口管制,始终反对对特定国家实施无底线、赤裸裸打压遏制的霸凌行径。中方借鉴国际通行做法,对部分镓、锗相关物项实施出口管制,完全正当合理。

7月6日,束珏婷回应称,中国政府依法对镓、锗相关物项实施出口管制,确保其用于合法用途,目的是为了维护国家安全,更好履行国际义务。

束珏婷说,镓、锗相关物项具有明显的军民两用属性,对镓、锗相关物项实施出口管制是国际通行做法,世界上主要国家普遍对其实施管制。中国政府依法实施出口管制,不针对任何特定国家。在发布公告前,中方已通过中美、中欧出口管制对话渠道进行了预先通报。另外,出口管制不是禁止出口,符合相关规定的将予以许可。

3

本周,国际原子能机构发布了日本福岛核污染水处置综合评估报告,认为日本核污水排海方案“总体符合国际安全标准”,从日本国内到国际社会,大量声音表达了强烈反对和质疑。

韩国市民团体质疑国际原子能机构涉日本核污染水评估报告的可信性。新华社发

新华社发文指出:“细品”这份报告,三个要点不容忽视。首先,iaea不替日本“背锅”,格罗西强调,报告并非是对日本排海决定的“推荐”或“背书”;其次,报告不代表iaea内部统一意见;第三,面对诸多现实关切,报告没有作出回应。

中方也多次就福岛核污染水排海问题阐述中方立场,中国外交部最近连续多天发声,明确表态:报告不能成为日方排海的“护身符”和“通行证”。

外交部发言人7月4日表示,中方对机构仓促出台报告表示遗憾。日方出于经济成本考虑,无视国际社会关切和反对,执意决定将核污染水排海,将太平洋当作“下水道”。无论报告内容如何,都无法改变日方未来30年将上百万吨的福岛核污染水持续向太平洋排放。

中国驻日本大使馆7月4日举行记者会,强调国际原子能机构报告证明不了日方排海的正当性与合法性,免除不了日方应承担的道义责任和国际法义务。

同一天,中国代表在联合国人权理事会第53届会议上指出,日方强推核污染水排海,以经济成本为由选择向海洋排放,等同于向全人类转嫁核污染风险,将引发全球海洋环境和公众健康重大问题,造成更大范围的流离失所问题,希望国际社会高度关注。

人民日报钟声文章也指出:这份精心措辞的报告未能充分反映所有参加评估工作各方专家的意见,有关结论未能获得各方专家一致认可,根本给不了日方想要的排海正当性与合法性,日方的企图注定徒劳。

7月6日,外交部发言人汪文斌强调,日方没有同国际社会特别是利益攸关方充分协商。尽管日方迫于国内外压力请求国际原子能机构开展审查评估,但将核污染水排海是日方早已预设的结果,邀请机构评估不过是“装点门面”。

7月7日,针对日本官员称日方排放氚的浓度标准远远严于其他所有国家,汪文斌表示,日方把福岛核事故污染水与世界各地通行的核电站正常运行排水混为一谈,这是偷换概念、误导舆论。

汪文斌说,我们敦促日方不要再试图推卸责任了,老老实实地回应国际社会正当关切,停止推进核污染水排海计划,切实以科学、安全、透明、协商的方式妥善处置核污染水。

正如央视新闻国际锐评一文所言,如果日方执意推进核污染水排海,必将被钉上历史的耻辱柱!

栏目主编:秦红

本文作者:李林蔚

X 关闭

Copyright   2015-2022 北方公益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京ICP备2021034106号-50   联系邮箱: 55 16 53 8@qq.com